中国化妆品代工厂正面临新一轮洗牌

2017-11-04 12:18:22 admin 451

监管加强,原料上涨,外资代工企业加速扩容,中国化妆品代工厂正在面临新一轮洗牌。

去年初,国家推行“两证合一”政策,规定各化妆品生产企业需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生产许可证的换新,未取得新证的企业将不得从事生产工作。截至今年,广东省近900家企业关闭。

与此同时,随着生产监管力度加强,生产要求、投入成本、客户需求也逐一发生改变,再加上来自外资代工巨头的挑战,本土中小型化妆品代工生产企业无疑处境越发严峻,中国化妆品代工市场正在迎接新一轮洗牌。

1、监管加强无可遁形中小生产企业难以维系

自今年1月1日起,未更换取得《化妆品生产许可证》的企业将不得从事化妆品生产,此次“两证合一”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、厂房与设施要求提出更为细致要求,未实行国际通用GMPC或ISO22716的化妆品生产企业则面临无法申请新证的风险。

此前《广东省化妆品护肤品生产企业名录2017最新版》披露了1713家化妆品生产企业信息,相较于去年广东省内持证的2598家企业减少了885家。

除去“僵尸”企业和生产山寨、假冒伪劣产品的工厂外,监管高压下,一批中小型生产企业因利润难以维系高额生产投入而面临淘汰。

据悉,合格的化妆品代工厂其生产车间应按产品工艺环境控制需求,分为清洁区、准清洁区和一般区,同时企业生产也需满足环保法规要求,因此,厂房设计、洁净生产环境、配备完善,污水废气处理设备等硬件投入,对一些中小企业而言是不小的考验。

监管升级带来的压力还不至于此,有业内人士表示,由于供给侧改革及企业生产的环保要求提高,部分工厂的产能升级受到影响。“原计划今年新建的工厂,需要再做调整。”这无疑也降低了一些中小型企业的营业能力。

此外,生产原料及包材价格近一年来迅速攀升,也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投入。种种现实,都令实力较弱的中小型企业难以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。

2、原料价格上涨低价优势不在

低价,被不少生产企业视为最大压力源。有行业人士透露,由于上游市场价格较为透明,过度压低价格可能意味着以次充优、偷工减料甚至鱼目混珠,而不愿放弃底线的企业则可能面临客户流失的风险,让各企业都背负巨大压力。

自去年起,表面活性剂、油脂等大众原料价格上涨迅猛,例如,AES(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)的价格从2015年5000元/吨上涨至10000-11000元/吨,无疑再度压缩了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,若仍以低价换订单,则未必有效。

与此同时,面对原料价格上涨,有品牌开始将目光投向价格稳定、性能更优的氨基酸表面活性剂、有机硅弹性体等价高原料。

瓦克(中国)负责人表示,近几年有机硅的价格也有一定上涨,但对比当前有机硅的应用范围和效用,从长远看,提升产品性价比的有机硅原料价格却在下降。“既然生产成本必须要增加,为什么不选择效果更好的原料呢?”一名原料供应商说到。

逐步放下“低价”执念的品牌客户,也开始将关注点从价格而发散至品质、个性化卖点与创新力上,低价不再是衡量合作的唯一标准。

据悉,拥有无防腐专利技术的澳思美日用化工(广州)有限公司2016年营业额增幅近20%。而天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的初步估计,公司主推的便捷使用且有效减少防腐剂添加的喷雾类产品,今年上半年订单量增加了20%。

未来,低价的优势效用将会更小。广州静美化妆品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,“现在上游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洗牌,没有实力就会被淘汰。”未来企业的长久发展必须以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。据悉,今年初,广州静美化妆品科技有限公司与德国维客乐公司达成合作,引进一系列高端彩妆生产设备,并计划在高端领域投入更多资金与精力。

3、外资工厂迅猛扩容代工市场洗牌加速

随着中国化妆品市场的快速发展,外资化妆品代工企业也加速了中国市场的征程,它们或新建工厂提升产能、拓展多渠道客户扩大市场影响力,抑或优化面膜及彩妆等中国市场畅销品类。无疑,中小生产企业也面临着来自外资代工企业的竞争。

例如,韩国科玛、蔻诗曼嘉均筹备在中国的扩建计划,而托尼魅力在华子公司美柯斯化妆品有限公司已于去年动工,今年初,科丝美诗彩妆基地正式落成,着重彩妆和面膜生产,预计年产能可达3.5支彩妆及10亿片面膜。

凭借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,外资化妆品代工厂助推品牌的国际化进程,也成为其特有优势。例如,将中国市场作为目标市场的莹特丽,在推进“360度服务体系”的同时,汇聚韩国、瑞士等生产研发资源服务中国市场的产品开发,并基于全球市场优势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建议。

科丝美诗也通过开设天猫旗舰店、举办化妆品科学研讨会,为中韩化妆品提供更多交流方式。据悉,2017年科丝美诗中国区销售有望突破25亿元,增幅超过50%。

与此同时,外资代工企业强劲攻势也引起国内企业的警觉。

一方面,伊斯佳、绵俪、静美、芭薇等实力较雄厚的代工企业纷纷筹备工厂建设及产能升级,继续实现技术与创新力升级。

另一方面,本土化妆品代工厂也主动与国际市场接轨。据悉,诺斯贝尔目前已与澳美地区客户展开合作,且今年计划参展的18场化妆品展会中,半数面对国际市场,以进一步加速国际客户的开发进程。而诺斯贝尔、绵俪均在去年成立的韩国研究所,并相继推出研发新品,建立更广泛的影响力。

可以看到,不论是外资企业的强势发力,还是本土大型代工企业的快速崛起,都加快了中国化妆品代工市场的“洗牌”,跟不上市场变化速度就意味着落后,这对于小型生产企业而言,无疑面临更大的挑战。而另一个现实是,由于竞争对手积极拓展业务,这些企业还将面临优质客户分流的风险。

某新三板化妆品OEM企业负责人透露,该公司的客户结构以电商、微商以及直销客户为主,其中微商客户数量最多,而年销在50-500万元的中小型微商占据了其中50%。目前公司除了发展优质客户外,更计划从订单量和品牌发展等方面进行客户筛选,优化现有客户结构,从而保证服务质量。“不能否认,中小型微商客户稳定性较差,相对而言会令公司承担更多风险。从长远规划,公司将倾向订单量大、品牌质量高的客户,寻求双赢发展。”

总而言之,随着监管加强,原料上涨,外资化妆品代工厂加速扩容,中国化妆品代工企业正在面临新一轮洗牌。



标签:   化妆品代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