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妆品包材造假的背后隐藏着多少秘密?

2020-08-15 11:18:23 admin 824

        从今年6月份广州白云区一制造假冒化妆品包材的大型无证丝印黑工厂被端,到近日上海长宁警方破获一起制售假冒化妆品案件,前者假冒的包装瓶达5万多个,待印空白瓶诸多;后者查获6300余个空瓶,涉案金额达30万余元。这样的造假并不是少数,每年被曝光出来的“造假窝点”达数起,但监管之下,乱象依旧屡禁不住。这些被查获出来的案件仅仅只是冰山一角,据知情人士称,保守估计,每年至少有上百亿的假化妆品流向了市场。

        其中,热卖的国际品牌则是被假冒的重点对象,例如兰蔻、HR、兰芝等,毕竟销量高,利润自然也高。而化妆品包材作为产品造假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,在消费者体验之前,包材的“真实性”直接决定了产品的销量。今天,我们就来看一下,化妆品包材造假的背后,隐藏着多少秘密?

        1只要有利润,技术不是问题

        在被查获的造假包材仓库里,堆放着高达上万的“知名品牌”,从造型到印刷,一应俱全,十分精致,不仔细辨别根本无法看出是假冒伪劣产品。

        这些所谓的“真大牌”利润有多少呢?广州智感包装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贺海燕告诉《唯美工匠》记者,如果一个正规包材商的成本是10元,那么造假的工厂则能用一半甚至更低的成本做出来。而在售价上,据早前一则相关案件警方所透露,这些假冒的产品,在流向市场时,价格会涨十倍,最高的甚至涨至150倍不止,尤其是对于大牌化妆品而言,售价自然更高。也正是在如此高额利润的诱惑下,很多人不惜违法造假。

       那么,化妆品包材造假真的是一个想做就能做的事情吗?它的技术壁垒在哪里?某包材商刘先生表示:“对于一般的品牌包材而言,仿造并不是难事,尤其如果是公模,则难度更低。当然,很多品牌会有自己的私模,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做不出来,只要利润空间够高。”

化妆品包材造假的背后隐藏着多少秘密?

        当然,很多知名的国际大牌会和实力强的包材商合作,他们在设备、技术、模具和印刷等方面,投入大,技术门槛高。这样的包材仿制起来,难度更大。因此很多造假者,都会花重金仿制,包括印刷、烫金、覆膜等,工艺流程繁琐复杂,有的甚至还需要3—5次打样。

        贺海燕说:“这样的包材虽然仿造的看似十分相似,但做工、精密度等方面,还是会存在差异,只是这样的差异,普通消费者很难辨别。”

        2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

       化妆品包材商在面对工商局检查时,都需要提供商标授权书以及商标的注册证,对于正规的企业来讲,他们不敢轻易涉险。而一些涉假的小企业,工厂本身便不合法合规,他们只追求经济效益,无论是工厂环境,还是操作等各方面,皆不达标。所谓的“品牌”随意堆放,哪怕马桶旁也能成为“仓库”。

        本以为这样的工厂,皆为“小作坊”,但实际并不是,其中也不乏一些颇具规模的“大厂”。就拿前段时间广州白云区被捣毁的一家三无丝印黑工厂来说,工厂栋楼四个楼层,单层占地面积便有160余平方米。一楼不作生产用途,大门紧闭,设置监控,二、四楼分别放置原料及制成品,仅三楼用于加工生产,丝印机、烫印机、喷码机的全套生产设备,一应俱全。实际上,他们不仅工厂面积大,作案团伙规模更大。正如贺海燕所说:“从原料、工厂、包材到销售,制假售假已形成一个完整的黑色产业链,分工明确,专业化程度高,包材只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。”

         上海蔻薇化妆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董义伟告诉记者,假冒的化妆品在原料选择上,往往较为廉价,以次充好,很多功效成分也不会全部添加,并且安全性得不到保证,重金属超标、卫生监测不合格......“但是内料的造假却也并不如大众想的那么简单。为了保证能仿造出和原装产品一样的肤感、质地、香味,工程师必须要有一定的配方水平和技术含量,甚至有的还会买通大企业的研发工程师或大学教授,最后随便找一个化妆品加工厂进行灌装,或者自己直接购买设备进行粗放加工。”董义伟如是说道。

         而在销售、渠道端口,也会有专人负责。他们会以批发的方式向全国各省市其他“线人”销售这些假冒产品,然后再通过微信朋友圈、网店、代购等渠道出货,一些美容院也会成为他们的重点目标。

        3假包材源头不止工厂,还有空瓶回收

         随着环保的呼声越来越高,化妆品从原料到上市,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在倡导环保。尤其是对于多为塑料材质的化妆品包材而言,空瓶回收无疑是一个兼具经济效益和环保可循环效益的最佳举措。但与此同时,它也成为了“假货”的源头。通过回收昂贵化妆品的废弃包装和二手空瓶,用真包材做假产品。回收的渠道如阿里巴巴,以及二手交易平台咸鱼,搜索关键词“空瓶”,便会出现相关买家和卖家的信息。不过随着大家的关注,该关键词搜索已被平台方干预,不再出现宝贝信息。

        因此,为了避免大量的二手空瓶流入“造假源头”,今年5月25日,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办的2020年全国化妆品安全科普宣传周正式启动。欧莱雅、雅诗兰黛、上海家化等7家知名化妆品企业发起“空瓶回收计划”,覆盖兰蔻、海蓝之谜、科颜氏等14个知名品牌,让消费者直接将空瓶寄至品牌方线下门店,并通过积累积分兑换现金券或产品试用装的活动,拉动消费者的积极性。

        对于品牌方而言,这样的“造假”,不仅损害的是品牌形象,消费者或经销商的”声讨”也对品牌造成极大困扰。

        4举证难度大,还需加大惩处力度

        打假还需从源头抓起。尽管近几年有关部门采取严厉措施,打击假货市场,一些电商平台、品牌化妆品公司等也加大打假力度,但由于处罚力度小、电商微商平台监管难度大、消费者维权意识不强等原因,化妆品制假售假依然猖獗。董义伟表示:“如今很多的“打假”主要还是靠举报,但仅靠举报难度大,且很多人也不愿意给自己摊上事儿。再或者只能等到消费者已经购买产品亲身试验后,发现产品是假的。”

        刘先生对此也是颇有些无奈:“一方面相关部门加大惩处力度,另一方面,消费者自己也要到正规可靠的渠道购买产品,不要贪便宜。”而提及化妆品包材造假时,贺海燕和刘先生都谈到了另一个问题——“包材抄袭”,这同样令人头疼。他们表示,很多正规的包材商会因为某一款产品包装设计精美、热度高,从而去模仿。“市场上雷同的包材太多,尽管如今很多企业都申请了包材外观专利,但是维权却很困难。而开私模成本高,很多品牌在无法保证产品市场的情况下,不会轻易选择开模。”贺海燕告诉记者,“还有一些品牌为了做大牌同款蹭热度,要求包材商打擦边球,外观上稍作改变,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。”

        刘先生也表示:“不论是造假还是抄袭,监管和维权的重点都在于如何证明真伪,而外观维权又十分困难,因此不论是品牌方,还是包材企业,申诉产生的费用比得到的赔偿多多了。”

        那么,从化妆品产业链、监管部门,到消费者,从线上到线下,如此猖獗的品牌“造假”究竟该如何治理?而他们又还将继续扰乱市场多久?

        (本文摘自唯美工匠微信公众号,作者:谢卓依,如有侵权,请联系编者删除)





标签:   化妆品包材